1、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2、从道光庚子年间文科状元李承霖,到当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从这老屋的大门走出,走进了世纪的风云,开创了事业的辉煌。
3、南郊雁子墩有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为中国科举史所罕见;清代中期,镇区韩氏一门二举人三秀才;当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气象学、中医学上有杰出贡献;唐家八姐妹皆为高级知识;更有少年俊彦,大亚湾核电站党委李一农、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年青人。
4、李德毅 ,男,汉族,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5、同时,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高级领导,与他的兄长李德仁共同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在求学道路上,李德毅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家乡的沭阳县高级中学。196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为他日后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名称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其刊名题写也相同,用汉语拼音表示为CEHUI KEXUEJISHU XUEBAO。英文名则是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该期刊的发行频率为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原测绘学院学报》、《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主办的测绘专业学术刊物,双月刊。
《遥感学报》创刊于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环境遥感学会主办。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着重反映本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
测绘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57年。测绘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测绘学报主要栏目设有:学术论文、测绘快报、博士论文摘要、博士后研究动态。
测绘科学 是中科院办的;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是 解放军测绘学院办的;都是测绘类的中文核心期刊,应该说都不好发表,要求文章都比较高。
李德仁院士在社会贡献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和人文关怀。1998年长江洪水期间,他带领团队利用先进技术监测洪水,每日向指挥部提供实时数据,为灾情应对提供有力支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主导的项目组运用遥感信息收集与评估,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抗灾救灾1998年,长江中下游遭遇特大洪水,李德仁团队利用世界一流对地观测技术,对洪水进行观测。在灾情最为严重的那个月里,李德仁每天都要向洪水监控指挥部送去更新的数据。
首先,谈起华中师范大学的名人,必须要提到的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李德仁教授。李德仁教授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为中国的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杰出校友,为学校带来了荣誉。
国务院首批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6~1988年曾赴美国、日本、缅甸考察。
随着遥感及其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及管理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3S”一体化的发展,资源环境遥感研究工作正向着快速、精确、实用方向发展(刘纪远,1996)。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向:遥感技术正朝着定量化、智能化、动向化、网络化、适用化等方向发展,最近几年来遥感技术在各个方面获取了宽泛的应用,从抗洪救灾到遥感在检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上的应用,全领土地资源的检查等方面愈来愈多的应用到遥感技术,此后,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也将愈来愈广。
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方面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并从70年代开始得到迅猛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信息存储、处理与应用技术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等国土资源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