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遥感卫星通常选取的轨道有两种,一种是极地轨道,另一种是对地静止轨道。 极地轨道:这种轨道的卫星运行轴线与地球的南北两极交于一点,可以实现对极地地区的观测,如极地科学研究、极地气候变化等。
用途不同 遥感卫星是用来当外层空间的遥感平台的卫星。导航卫星顾名思义,是通过卫星来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从而向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导航和定位的。通信卫星主要是用来让实现卫星、地球站和航天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所在轨道不同 遥感卫星通常是沿着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
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力来自向心力,即卫星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物体的平动不需要力,力只是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对于卫星来说,它只要有初速度就能平动,而要绕地球旋转,就好像它时时刻刻改变运动的方向,所以需要向心力。地球与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向心力。
中轨卫星: 一般距离地面约 1000km。这种卫星寿命较长,适用于各种环境遥感和资源遥感。高轨卫星: 距离地面高度约 35860km。此时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又称为地球同步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两者在功能和应用上有明显的区别。遥感是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机等载体,使用无线电波、光波等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遥感卫星是沿着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
1、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2、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3、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1、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区别在于工作平台不同。航空遥感:气球、飞机 航天遥感:人造卫星、飞船、空间站、火箭 航空遥感 优点在于成本相对便宜、相同条件下成像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小、成像较清晰、不受云层影响。缺点在于实时更新性差、较耗人力、较费时、扫描范围比航天的小。
2、航空遥感的分辨率通常较高,航天遥感的分辨率通常较低。
3、我是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行业的,这三种方式的区别在于传感器架设。先说一下遥感,再说区别。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4、航天主要是卫星拍摄,航空是飞机拍摄,近地有可能是车载或是人手持仪器收集。卫星拍摄面积大,扫描速度快,无需人工干预,飞机和车载肯定是无法和其比拟的。所以航天遥感更新期最短。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